嗨,见字如晤!又如约来跟你分享我今天的汉字学习笔记了。今天的笔记写的是“仄”字,这字有点特别。
读音“仄”字的读音为zè,与常见字“则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仄字的注音为“阻力切,音侧”。
造字本义“仄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厂”和“夨”构成。“厂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通常表示山崖或石壁,象征着山崖间的窄道。“夨”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头向一边倾侧。在“仄”字中,“夨”表示一个人侧着头,小心地在山崖间的窄道中穿行。
造字本义:动词,侧着身子歪着头,小心经过山崖间的石壁窄道。
隶书和楷书中,“仄”字的字形进一步简化,使得书写更加便捷。这个字的本义是指侧着身子歪着头小心过石壁窄道的动作,后来这个本义逐渐消失,转而用来指代狭窄或局促的空间。
古文中,“仄”字被用来描述空间的狭窄,比如“日极则仄,月满则亏”,意指太阳到了最高点就开始西斜,月亮圆了就会开始亏缺,这里的“仄”表示太阳的倾斜。
而在如今“仄”字更多地被用作形容词,用来形容空间的狭窄或者声音的紧张、不安等,如“仄声”指的是汉语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,给人以紧张、不安的感觉。
说文解字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仄”字的解释如下:
““仄,侧倾也。从人在厂下。𠨮,籒文从夨,夨亦声。阻力切。”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仄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。
他指出,“仄”字的本义是指倾斜,这个字是由“人”字和“厂”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,形象地表示一个人侧身站在山崖洞穴之下,因此有倾斜的意思。
段玉裁还提到,古时候“仄”字与“侧”字可以互相借用,这两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。
他进一步解释说,“𠨮”是“仄”的籒文形式,是从“夨”字演变而来,“夨”字本身也有倾斜的意思,因此“𠨮”字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。
康熙字典《康熙字典》里说,“仄”原本是个通假字,常跟“侧”字通用,意思就是倾斜、不正。你想,人要是站在陡峭的山崖下头,那身子不得侧着、斜着站嘛,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栽跟头。
“仄”还能用来形容空间上的狭窄,比如说路仄、地仄,就是路窄、地小的意思。还有,它还能表示一种心态上的不安,比如“歉仄”,就是心里头觉得对不住人,有点过意不去的感觉。
最后,《康熙字典》还提了几个不常见的用法,像“仄慝”说的是月亮运行得慢,“赤仄”指的是一种古钱的名称,这些就比较专业了,咱们平时不常遇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