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
这两天,一群猴子在杭州转塘一群猴子红了,前几天还在转塘各个村、社区里转悠,昨天刚好又在白龙潭景区的山路上被人偶遇。(杭州龙坞“猴哥”出没,还和狗狗做起了朋友)、(又见“猴哥”!上回和狗交朋友,这次他招呼起了踏青的游客)
究竟这些猴子是哪里来的?杭州野外山林里野生的猴子可能存在吗?
今天(3月15日),小时新闻记者打算问个清楚。
1】浙江野外有猴子的,主要分猕猴和藏酋猴两种
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方面说,浙江有野生猴子存在的,主要有猕猴和藏酋猴两种,它们均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。但是在浙江野外,我们发现猴子的概率是很低的。
作为灵长类动物中聪明机灵,身手矫健的代表,猴子的行踪通常都非常隐蔽,躲避人类视线范围内的活动,是它们的天性使然。
在浙江丽水莲都区莲都区峰源乡境内,有个叫猕猴峡的大峡谷,去野外探险的游客,曾经发现过对岸山林上有猴子出没。
至于块头更大一些的藏酋猴,它们更喜欢栖息在高山密林中,在浙江野外发现的概率就更低了。
2】我们能偶遇的猴子,猕猴的概率更大
“在浙江,会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出现的猴子,猕猴的概率更大,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是野生种群,但它们更有可能是有人工饲养背景的,比如动物园逃逸,马戏团、民间耍猴人所饲养的。”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动物专家周佳俊说,如果是被人为饲养的猴子,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反应,和野生猴子会有比较大的分别。
在一些风景区里,猴子抢夺人类食物,甚至发生伤人事件的情况,时有发生,这些猴子完全不惧怕人类,而更像是活动能力很强的“熊孩子”。
动物专家特别提醒:由于猴子和人的亲缘关系非常近,一些疾病会在人和猴之间相互传播,从防疫的角度出发,并不建议大家去逗猴子、投喂猴子,甚至和猴子有肢体接触。
如果人一旦被猴子伤害,必须要去医院打狂犬疫苗,并进行相应治疗。同样,在和猴子的接触中,人类也可能把一些疾病传染给猴子,从而造成猴群染病甚至死亡。
最后,我们从省林业局相关业务部门获悉,杭州市范围内有野生猴子,不过城区范围内,目前只有两家动物园有猴子饲养。
新闻+
浙江野猴科普
猕猴:主要分布在浙南、浙西山林
(猕猴 浙江省森林资源中心供图)
习性:栖息于山区阔叶林、针阔混交林中,也见于竹林反硫林裸岩处。春夏多在中山一带觅食,冬季常至低山及林场居民点附近活动。白天多在树上活动,亦下林地取食或嬉戏
夜间上树休息。集群生活,常以家族同栖,每群中有一雄性壮猴为“首领”,带领家族各处活动,并负责警戒和保卫。一群的个体少则十几只,多则上百只。
猕猴行动敏捷,受惊时迅速逃离。善攀缘,能游泳。杂食性。主食各种野果、嫩时、幼芽、竹笋等,亦食昆虫、小鸟。在秋冬季节常下山盗食农作物如玉米等。
每年产1胎,每胎1仔,怀孕期约5~6个月,多在春夏产仔。
分布:主要在浙南、浙西山区林地分布。标本采自江山、泰顺等地。杭州动物园历年引进记录:建德、安吉、上虞、武义、衢州、仙居、遂昌、松阳、龙泉、庆元。
藏酋猴:分布在浙西南山林,主要在仙霞岭一带
(藏酋猴 浙江省森林资源中心供图)
习性:栖息在高山密林中,主要活动场所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悬崖峭璧等处,尤喜在山间峡谷的溪流附近活动和觅食。栖息地以山毛榉科杂木林为主。群栖性,小群约20~40只,大群可达60~70只。
猴群游活动的范围受季皆和食物条件的影响。春季觅食蒞围广,夏季常局限于高山顶部或峡谷阴凉处,秋季常随山区农作物的成熟而转移,冬季则下到低山向阳坡林区活动。
猴群中,等级现象明显,每群以强者为猴王。在群体活动中,常由猴王开路,带领众猴觅食、柄息、隐蔽和御散,有险情时,勇于和来犯者争斗,以掩护猴群逃离食物以植物的叶、果实、种子等为主,也吃少量的动物,如蜥蜴、小鸟和乌卵等。约5年性成熟,怀孕期约8个月,每胎1仔。
分布:浙西南高山林地,主要是在仙霞岭一带。标本采白江山、遂昌等县。
藏酋猴主要就是浙西南仙霞岭一带,红外相机在江山、遂昌、龙泉拍到过。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